close

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359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於端午節之後,率團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並與當前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晤,這就是一般媒體所說的「吳習會」。由於吳伯雄行前,獲得黨主席馬英九的接見,一般也認為吳伯雄此行,對中國大陸所表示的意見,應獲得馬主席的首肯,外界因此而認為吳已獲得馬之「授權」。

    由於「吳習會」中,吳伯雄提到「一中架構」,同時「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外界認為這是國民黨對於「九二共識」更進一步地確定一個中國的原則。有助於穩定大陸對於臺灣過去多提「九二共識」,少提「一中各表」所存在的隱憂。所以,吳伯雄的「一中架構」,多少澄清了在「一中各表」下,可能表出不是「一中」的疑慮;對中共而言,吳伯雄的「一中架構」,在「一中」的「原則」上,當然是比較明確的講法;再加上吳伯雄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對於「一中架構」下的兩岸關係不是「兩國論」,也具有更進一步澄清的用意。

    但是「一中架構」下就不去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嗎?答案顯然很明確。吳伯雄在之後的記者會上,特別強調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他必須遵守中華民國的憲法。吳伯雄還說明這是他對習近平講的話。如果這是真的,那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才有可能尋求突破。事實上習近平的「一個中國框架」,大陸涉臺學者還沒有人敢去加以詮釋或推論。以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存在的客觀
現實來看,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存在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兩個政治實體之間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不僅是客觀事實,也是歷史事實。

    所以,吳伯雄的話可以推論成「一個中國原則」下,如何去架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是,習近平的「在一中框架下」,對兩岸政治關係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是否與吳伯雄先生所講的用「一中原則」,去「架構」兩個具有國號的政治實體的「非國與國關係」呢?筆者認為這是中共需要去思考及面對的嚴肅課題。

    中共在兩岸政治對話上,過去二到三年來顯得頗為急迫,但是對於具體要進行「政治對話」前有關的一些大原則,大前提並沒有提出任何創新的想法。這是為什麼「一中原則」「一中框架」,臺灣仍有不少學者,認為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中」主體的原因。

    所以,兩岸要正式開啟官方政治對話之前,勢必要去「架構」仍保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框架」。究竟這個「框架」是什麼?中國大陸有必要去思考,同時把這個「框架」明確的勾勒出來。

    因此,在這個框架還沒有弄清楚之前,兩岸之間正式的、官方的對話是不可能開始的。平心而論,不論是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以及外交休兵,都牽涉到兩岸之間政治關係的一個合理的安排。因此,如果在這方面無法突破,則上述的三個重要的,能確保兩岸之間和平發展的條件或機制就建立不起來。

    其實,從「吳習會」來看,雙方已經談到「一個中國框架」及「一個中國架構」,或者依筆者個人的解讀,吳伯雄的意見應該是「如何去架構一個中國」。基本上是比習近平的「一個中國框架」要積極。「一個中國框架」仍有「一中原則」高高豎立在頂峰的態勢,很難去想像係什麼是「一個中國框架」;反之,初看「架構」兩個字是名詞,但架構如果變成動詞,那就是要去研究如何架構「一個中國」的框架,能同時容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吳習會」是兩個黨的領導人的會面,不算是「官方」的會晤,此意味著非官方的會晤,已可以進行政治對話。其實,過去以來很多軌道的會議,甚至於到了「一軌半」的會談,都已經討論到高政治的議題,所謂的兩岸的深水區早就已經進入去探勘了。問題在於到底參加會談的人有多少的代表性,而且呈現多少程度是雙方領導人的意思?這也是誰也說不上的事情!

因此,從「吳習會」來看,民間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如何合理安排」的對談,可以說已經敲響了啟動的信號。當然,也許透過民間學者專家的對談,可以找出架構「一個中國」的框架。雙方皆可以忽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的主權;雙方卻都可以承認彼此的治權。兩岸的和平發展,才真正有了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CU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