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TSSCI與SSCI影響度 須全面調查

  • 2013-01-15 01:49
 
  • 中國時報【石之瑜】
 關於TSSCI與SSCI看似無所不在,在屬於人文與社科的大學生活中引發爭議有年。目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一是主要來自教授,認 為這兩套指標遭濫用,嚴重影響研究教學品質;二是來自教育部與大學評鑑中心,表示既未重視這兩套指標,其影響也不大。

     任何發言前應先調查,調查應廣泛深入,超越個人經驗限制。如果只問少數教授,他們常會說,許多國立大學與若干私校博士班的畢業要求之一,就是發表TSSCI或SSCI論文,並要求與老師聯名發表;許多國立大學的升等與校內評鑑的主要標準就是TSSCI與SSCI,評分且鉅細靡遺;許多國立大學徵才要看這兩套指標,少數誠實的會在廣告上先說,要有指標文章的才有申請資格;還有許多私立大學專門請人演講如何發表SSCI文章。若問台大教授,他們會記得剛過完年就收到的一份通知,稱:「…惟需提醒的是,教育部此次的調查,亦將考核本校一○一年度的期刊論文數…請所屬教師,盡速登錄學術成果資訊。」

     教育部與大學評鑑中心採取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拒絕了教授們的個人經驗。不過,他們目前調查的主要是自己,也就是檢查自己評鑑指標與評鑑結果,看有沒有受兩項指標左右,結論是沒有。亦即,在他們的紀錄裡,沒有TSSCI與SSCI專擅的現象,或有此現象也不影響評鑑,且與己無關。由於他們調查的不是這兩項指標如何影響大學,則評鑑就不可能反映出這兩項指標所起的作用。

     全面調查應至少分三項。一是現況調查,即這兩項指標多大程度影響教育部與各校資源分配、校內評鑑、博士生畢業、博士生待遇、徵才等等。二是歷史調查,即教育部與評鑑中心在推出評鑑制度之初,是否曾推動這兩項指標而導致後來看似無所不在,包括個別評鑑委員具體態度與作為,他們到各校談話內容,他們在自己學校的地位與作為等等,是否鞏固這兩項後來教育部急流勇退卻可能已尾大不掉的標準。會不會子彈已射出,扣板機的丟掉搶已來不及?

     第三是在認清自己可能的歷史角色後調查如何脫困。比如,歸納出好幾套由全國人文與社科教授所建議的評鑑項目,像是發表、研究、教學、政策、公共論述、社會參與等等,然後讓教授自己決定如何組合,也許規定不可少於三項,任何一項不可多於五十%。尤其是發表,如何認可下載率高出TSSCI幾百倍的CSSCI,或其他國內外刊物?

     教育部與評鑑中心的責任在評鑑大學,必須深入調查TSSCI與SSCI在大學的影響,才能有效評鑑,提出改進。希望始作俑者不要只想證明已經與己無關。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石之瑜)

引用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1150052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CU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