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之前寇所長舉辦的一場座談會

 

 

 

「東亞所職涯發展座談會(四)出國留學」

 

 

 

主 題:出國進修輔導座談
主持人:寇健文教授

與談人:
周嘉辰助理教授
童涵浦助理教授
劉致賢助理教授

座談提綱
1.老師個人準備出國的經驗與心得。
2.在申請出國的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3.依您的觀察,近年來台灣學生申請出國留學的狀況以及國外各校對於國際學生的政策為何?

 

 

 

雖然板主當天因為有事情無法參加,不過有逐字稿可以給大家分享喔(感謝孟杰學弟的提供)

 

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版主暫時先放上一部分(需要完整版的話,可以再跟我們說喔!)

 

相信這篇網誌對有意出國留學者,應該會有幫助喔~

 

 

 

出國留學逐字稿

 

 

 

寇健文老師:

 

 

 

三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們今天辦的是第三場的職涯座談,針對的是要出國留學的人。我們上學期曾做過一些問卷調查,大概有七位同學說可能考慮出國,也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需求,所以我們請了三位剛回國的老師,分享他們自己準備出國,和看到的一些經驗,然後我們今天都會錄音,將來把錄音稿整理出來,可能會經過一點修飾,整理出來之後,將來會放到我們的網站上面,供以後的學弟妹來參考,這是我們辦這些座談的原因。今天進行的方式,我們大致會請三位老師,大概利用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大概說一下他們的經驗,包括他們怎麼樣準備出國的,然後怎麼選擇學校,然後在國外他們遇到的經驗是怎樣,然後還包括現在如果要出國的話,可能會碰到怎樣的瓶頸挑戰,是同學們在出國準備前先準備的。剩下的時間,我們再讓同學發問,如果都沒有,那我們就接不下去了,那我們就散人,那我們今天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我們會希望留大概半小時的時間讓同學來發問。那接下來的話,我們先請哪一位呢?涵浦你來先嗎?好那請涵浦,請童老師。

 

 

 

童涵浦老師:

 

 

 

好,我想首先先謝謝寇老師招集我們這幾位,希望將來這些意見能對在座各位有所幫助。基本上,我想我講的東西可能各位聽一聽,待會有意見再提出來,因為有些東西蠻私人的,要準備出國的,每個人的起始點、條件、興趣都不太一樣,所以相應的策略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在想,第一點就出國來講,我想要問的是,你是申請碩士或是博士?雖然現在在座的各位都是碩世居多,但是有些人可能想念第二個碩士,那碩士的策略就跟博士的策略不太一樣,因為碩士這個學位在美國基本上申請的難度不是那麼低啦,除了商學院的MBA本身就是以碩士訓練為主,沒什麼博士訓練,所以基本上申請MBA有相當的難度。但是如果是一般的社會科學的話,很少學校會offer MA,那offer MA的比較偏向實用的課程,那些課程他收的人數都比較多,相對來講標準沒那麼高,所以其實坦白講,真正困難的是在於申請博士,那最大的差別是申請博士,特別是還不錯的學校,都會有獎學金,那碩士是不太可能會有,所以申請博士,如果你要拿獎學金的話,基本上你就必須具備有相當的條件,所以就是說,可能我假設在座各位可能有興趣的不是碩士,是博士。那如果是博士,基本上就牽涉到你選擇怎樣的學科,畢竟如果在座的都是東亞所的學生的話,我們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學科的取向,所以我個人能offer的經驗基本上就像是政治學,那如果是在這些限定的條件之下,申請政治學的博士班,首先相對於其他的博士班,坦白講它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很大的學科是這門學科它的外國學生人數是很少的,相對於其他像理工的人數。向政治學、經濟學的人數相對來說是低的,在競爭上是格外激烈。我在想我先就幾個有些人會有興趣的方面,做一些討論。就是第一點,有些人會好奇國外收學生的政策,是不是有區域上的限制,就是說有個額度在那邊,很多人會講說有些學校最多只收一個台灣學生,我要講的是當然其實坦白說,我出去念書到現在回來也七八年了,所以基本上這些經驗是以前的經驗,現在是不是能夠百分之百的適用我不敢說,那現在講我個人觀察到的就是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所謂固定的政策。比方說有兩個來自同一地方的學生,然後都很不錯,他會只因為這個區域只給一個名額,就不收這個人。首先這是不存在的,所以說其實坦白講沒有什麼學校是一定不收台灣學生,這是一個觀念大家要特別要有。第二點,具體來講申請學校要注意哪些事情?我覺得其實申請美國學校,當然我們都只講美國,進美國學校的經驗它放在比較大的光譜上來看,你從英國或美國,當然歐洲內陸可能不太一樣我就不太講了,英國大家來講很注重師徒制的一個環境,所以到英國唸書的話,基本上不需要修課,可能一進去就主要是跟你的指導老師互動,寫論文這樣,所以它相對的年限比美國還要短。那美國是倒過來,是比較偏向標準化的訓練程序,所以基本上你進去會有一定的訓練過程,然後你面對的不只是你的指導老師,還有很多系上不同的老師。為什麼要講這個,是因為各位可以去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也要從像英國那樣的角度出發來看,因為即便是美國,他也會習慣性的列出一些標準,比方說你可能托福多少、GRE多少、GPA多少?就可能很多人喜歡去談這些標準,但其實坦白講,這些標準我會覺得他只是門檻,就是說有些時候我覺得在台灣這個教育體制、生活習慣的學生,也許不能一下子可以了解的就是,其實我們這邊的習慣是說,大家考幾分,然後按照排名,排列出來就可以知道誰可以進比較好的學校、誰進比較差的學校。可是在美國的情況是說,那些分數不是百分之百不重要,但他其實很大程度是像門檻一樣,所以說現在各位在準備那些托福、GRE,包括各位現在都是碩士班,你的大學那部分已經是你沒辦法做任何努力的,因為那已經被決定了。所以你現在能努力的部分,當然學科考試是一部分,再來就是你在研究所的成績,但其實這些東西坦白講基本上是只有參考價值,就是說你只要超過一定的門檻之後,一般來講你在申請的時候,就被列入考慮,那你如果不到那門檻就不用講了。所以在這個部分你去看英國或美國,事實上其實很像,意思是說你要必須很仔細去看你想申請的學校,裡面有哪些老師在做可能你的興趣跟他是相近的,甚至重疊的,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說服他收你。因為基本上就是說,他不是說今天你,比如有一個人他成績很好,但是他的興趣完全不一樣,那他不會因為這個原因收你的事實上。即便這個人在每一個成績、每一個考試成績上,都比另外一個人還要高,但是這個人只要不要太差就好,基本上他就會收你的,這就是第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說申請學校最重要的就是看你個人的研究興趣,跟你要申請那個學校的,他有甚麼東西能夠offer。事實上在美國,美國那麼多不同的學校,那政治系來講,他的SIZE都不太一樣,有一些比較大的系,像我們系,那當然就是他幾乎甚麼都能offer,那這種情況其實很少,大部分政治系在美國的學校都是中小型的,就是一個系可能20-30個老師,甚至更少的,15個都有可能,那不見得差啦!就是他的SIZE不太一定。那你自己只要想一想,越小的學校那SIZE越小,就是說他那個學校的發展就越偏某一個特定的方向。所以如果你寫的東西沒辦法符合這些人想要做的、想要研究的方向,你成績再好他也不會收你的事實上。所以坦白講就是說這可能是一個觀念上,各位要知道說,你去努力那些在校成績也好,考試成績也好,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忽略掉的就是說,申請我覺得占更大部分的是你的SOP寫得怎樣。寫這些東西是不是能夠打動那些老師,讓老師覺得你不只是很優秀的學生,同時你的興趣也和他也蠻接近,這是蠻關鍵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回到我個人經驗,當初我其實在申請的時候,也做過很多準備就是去看每個系,有哪些老師可能跟我想做的事必較接近的,而且是在SOP裡面把他講出來,就是SOP前面的部分你是寫你要做什麼,但是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最好是回過來談到底你這個研究跟系上哪些老師是相近的。當然我那個時候還多做了些事情,就是我去了幾個學校去拜訪,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經驗寫進去,就是說你到了這個學校,見了哪些人。這些經驗就是幫助他們判斷你是不適合進入他們系裡面,有時候你也不一定要遠渡重洋到那裏去,甚至你今天透過E-mail跟哪些人連繫,然後他們有哪些具體的回應,你也可以把這些寫進去。我想有個重點就是,當然這跟系的大小有關,如果是很大的系的話,不可能每個老師都會介入選學生的過程,事實上以哈佛來講,每年的人都不一樣事實上,就是說今年是誰,明年、後年是誰都不一樣,那個selection committee 那些人會決定要收誰事實上,所以說如果你在SOP裡面寫出你有跟誰接觸過,如果他在那個裡面那當然很好,那他不在的話,可能他也可以詢問那個人,問看看這個學生怎樣,所以就像我剛剛說,盡量去建立你跟那個學校的關係,去說服他們,我進來是真的很想學你這個系有的東西,並且我可以對這個領域、方向有所貢獻。所以這就跟台灣這種按分數,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我想這點可能各位要注意。

 

 

 

然後再來就是,有些部分可能對現在還沒畢業的學生,可以…(老師打結),我的一點小小觀察啦,就是你現在如果要出國的話,你的論文要寫什麼?在所上也常會談國外的政治學有哪些發展,所上的同學當然就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發展、研究對象,所以最直接對話的對象就是美國的中國研究。那如果要以這個題目來做申請的話,我想其他老師待會會有不同的看法,那我這邊簡單講就是,現在以中國為提出國申請,第一個問題就面對大陸的挑戰,因為大陸的學生去申請這個東西,他說他要做中國,那個說服力遠大於台灣人說要做中國。那這有點像我那時候申請的情況,我那時候2003.2004年,那剛好是一個交接點我覺得,就是台灣在那時候,以前早期很多人出國就是說要做台灣嘛,那很明顯是因為那時候西方,特別是美國政治學界對台灣很有興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以這個做一個賣點,那年代當然看所有留學的背景跟經歷,大概也證明這個策略是有效的。那後來就出現一個斷層,因為台灣開始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也不太能夠用這個方式進入美國學校,好的學校。所以我們那時候跟剛好是面臨這個調整的時候,到你們這時候大概又有個問題就是中國崛起了,其實坦白講現在申請中國,現在可能啦我不太知道,我沒有實際上去做過這樣的研究,但是我猜可能十份有七到八份,可能有七成的人都會寫到中國事實上,就不管是做什麼題目,特別是做IR還有CP的,大概很多人都會做中國我猜啦。但現在問題就卡在台灣人去申請,怎麼跟其他領域的人去做競爭。那先天上我剛才已經說過,其實大陸學界,比方說美國學界,已經建立很多關係了。所以他們學校要送學生到美國去,那個會比較容易一點,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大陸人。其實我有觀察到最近台灣在美國唸書的人,好像念中國的有變少的趨勢,這個觀察是不是準確我不敢說,但我在猜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在到美國去念書的台灣學生,他在大陸沒有那種connection的話,其實美國老師也不太想理你。就是他覺得你去那邊做田野你也做不出什麼東西來,所以他不想理你。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客觀的限制,我現在要講這個倒不是叫各位不要申請,我是要跟大家說有什麼方式可以克服,事實上我覺得不是沒有突破的可能性。比方說我知道現在在哥大有一個學生以前是在清大念中國學程的,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對於在這個年代申請的台灣學生來講,而且他申請到哥大。哥大當然跟其他學校不大一樣,不過他基本上還算是個好學校是吧,所以他為什麼能進去,我在猜啦,或是說他的客觀條件到底哪裡比較好,我覺得那個中國經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當然政治學,首先他這個學科你當然要證明你對這個學科是熟悉的,這是專業能力,那再來就是你的區域上的能力是什麼,這時候就會牽涉到說,你在你的碩士班階段有沒有去過中國,或是做過田野,這是很重要的其實。就是人家知道你在台灣,你說中文,OK沒問題,然後你可能也是文化的一部份,就是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也不會幫你加多少分啦其實,但是如果你在研究所階段,特別是像我剛講的那個人,他曾經在大陸做過田野,然後讓別人覺得說他在來之前已經熟悉大陸的情況,而且他很成功的,當然這當然牽涉到他們清大,那個東西現在好像有點發展不是特別順利,但是最起碼他當初去可能創造出一些還不錯,就是說對他的中國研究來講,累積一些不錯的成果,就是他有一筆錢是送學生去中國做田野的不是嗎?所以就是說你到美國之前,就已經跟他們這些學校證明說你有能力做田野,而且我也做出一些東西來了,然後這些東西當然要透過你寫的東西,還有你的老師來證明。但我覺得這是蠻重要的,就是說你現在在這個階段沒有做過這些事情,然後你要去跟人家說,好OK,我要來做中國,其實那會有個問題就是說,第一個人家會覺得你連中國都沒去過,你憑什麼做中國。台灣跟大陸現在大家講一國,但問題是畢竟是兩區啦。所以基本上,你今天你不能說我在台灣所以我可以做中國地區,這個命題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在想這個問題是說,各位要去思考,現在當然有些人可能唸完來不及了,但如果現在你才剛開始的話,要跟你講,其實要怎麼去證明你能做中國是很關鍵的。你至少要去過,然後至少去各地有那個…(老師打結),就是其實我其實講,現在我在上課的時候,比方很喜歡強調那些社會科學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如果你是想出國的話,我反而覺得其實暫時不必然要Care這個東西,因為其實對於美國人來講,他覺得如果你這個學生有Potential,然後又有這個專業知識的話,你到這邊來,我橫豎是要先訓練你,所以我也不太Care你在台灣受過什麼訓練,反正你來這邊就是從頭開始,對不對。所以就是說,在Training的部分,你如果在這個階段就能展現出,當然啦,你看台灣如果要申請選舉的人,他當然必須要demonstrate他在這個階段,已經有的Training,所以他是做這個的阿。那對做中國的人來講,我是覺得政治學的訓練最好是有,但是有時候你在碩士班階段不太容易,因為可能資源上的限制、時間上的限制,你就不太容易做出一個符合美國標準的論文,那也沒關係。因為你一旦可以證明你有大陸經驗,我覺得他可能就會…(老師打結),你可能就會像我剛剛說的,Training的部分來這邊再說,但是我至少知道你對中國某一塊非常非常了解,然後你也已經克服那個田野的問題,你都已經到那邊去過了,然後你也有些Connections,他就會覺得你來是真的可以…(老師打結),因為你知道,如果你之前完全沒有去過中國,沒有這個經驗,然後到那邊去,他一定會覺得到時候你一定靠我的關係來幫你,就是你將來去做田野時,一定靠我的關係來幫你去找人啦這些的,那他會覺得你沒有幫到我其實,但如果說你已經,就是說成功在那邊有一些Connections,他就會覺得你來這邊是增加他對於中國的聯繫事實上。我覺得這個其實是很強的signal,我會覺得其實如果我要去詮釋那個哥大的人怎麼進去的,跟他的客觀優勢是什麼,我會從這個角度切入。所以就是說這個部分,我不知道對在座某一些可能剛開始碩士班的階段,也許是一個蠻具體的建議。呃…提綱還有談到外校的政策,我剛已經說,應該是沒有什麼一台政策這東西,但是坦白講,你必須承認就是大陸學生他這個對台灣學生的排擠作用是很強的,特別是想要做中國研究這一塊的人來講,那個排擠性是非常非常高的。所以我想是不是先講到這邊,然後最後有問題我們再回答這樣。

 

 

 

周嘉辰老師:

 

 

 

       首先先謝謝寇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跟大家交流,就像寇老師講的,我們都是才剛回來嘛,不過這個經驗也是七、八年以前的事情,那再包括我們從這幾年來的觀察,我覺得我可能基本上的觀察跟出國申請的原則,其實不會跟剛才童老師講的差太遠,那剛才童老師講的也蠻細的,所以我可能就稍微做一些補充。剛才童老師最後有講到一點啦,就是說這個…(老師打結),如果你要做中國研究,如果說你可以跟這些國外這些學校表明說,你自己曾經去中國大陸,然後有一些Connections,然後這些Connections可能是很有幫助的,其實這一點原則上是沒有錯,可是因為這個大環境,就是說中國現在已經是蠻開放的,其實國外的那些老師,他其實都跟中國有一定程度的Connections,所以我倒不會覺得他們是那麼需要透過學生去跟中國建立Connections,因為其實從2000年以後,收中國大陸學生的理由,跟80年代一些美國學校收中國學生的理由已經不太一樣。80年代你收中國學生,就是因為中國非常非常的封閉,那你就必須要靠那些學生來跟中國的學界,甚至是…,因為當時最喜歡做的題目是農村嘛,跟農村一些基層組織做聯繫。那當時80年代、90年代,美國學界特別在跟中國學界的交流管道,特別就是透過學生。但是2000年以後呢,其實雙方學術圈的交流,其實已經是蠻深的,所以我倒不覺得,特別是利用收學生來跟中國建立關係。那這樣並不表示,你去中國大陸做田野調查對申請學校是沒有幫助的,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幫助。那但是這個理由反而是…(老師打結),我覺得是另外一個,那就是你要怎麼跟美國學校表明你有獨立做研究的能力,就是你怎樣去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你又怎樣approach這個問題,然後把它做出來。如果你有這個經驗呢,我覺得這就是寫在SOP裡面一個最好的題材。回過頭來又講到SOP,我覺得SOP絕對是你申請的材料裡面,最重要的東西。剛才有講像GRE、托福這些東西,他當然就是一些基本的門檻,可能就是要符合,但是不用說真的超出到太誇張,比如說我在康乃爾的時候,我們研究生都會負責招生啦這樣,就是說康乃爾的情況是一年大概400多個人來申請,那最後可能挑出來大概20個這樣,那你選出來這20個人他並不會個都來,那我們研究生就會負責,你這些學生還沒有來之前,跟這20個可能將來的同學做一些聯繫。那就是因為我們要去做聯繫,所以系上都會透漏給我們他們的訊息,那系上是一定會寄給我們他們的SOP,以便讓我們知道這些學生是做什麼的、研究怎樣的領域。但是有幾次,系上助教不小心把他們其他的資訊,有release出來,所以就讓我們這些研究生有看到。那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那些GRE真的都不是很高,那GRE特別高的,都是亞洲學生,或者是美國的亞洲人。所以傳統那些白人,他們大部分GRE都沒有很高,所以我覺得在申請的過程,你在英文考試的負擔,不用把它花到太誇張的時間。我知道大家都是研究生,你一面要寫研究論文,那你一方面可能也要去補習,其實花很多時間這樣。我倒是覺得是說不用花真的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時間,不用這樣子啦,GRE就是差不多就好了。那SOP很重要就是可能呼應剛才童老師講的,美國學校挑學生是要將來以後進來這邊,可以跟這些老師一起工作的,所以說選學校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你一定要看到這系上,有沒有至少一個或兩個老師是你將來可以跟的,那你覺得這一或兩個老師是對你有興趣的。所以就是說,當然你去看那些news week的排名阿,它可以當你的參考,比如說你把排名拿過來,看到1-50,那你就從第一個開始看,比如說哈佛,然後史丹佛這些,你就從第一個開始看,每個這些學校的網頁,然後他的faculty是有哪一些人,那哪一些是你覺得可能跟你的研究有相關。那假使你都沒有看到半個人,那你這個學校根本就不用申請,因為就不會上,即使他是一百多名的排名,很後面,那你都不用去考慮這樣,就是說一定要找到一、兩個跟你研究的興趣是有相關的。那再回來講呢,就是說剛好也是最近有學生問我說,他想到一個研究題目他覺得很有意思,然後他覺得是國外很多學者都沒有做過,所以他就把他的SOP裡面花非常大的篇幅在講這個問題,那我覺得這個寫法呢,裡面有個缺失是,他沒有很清楚地去跟要申請的學校講說我是政治學裡面的哪個subfield。我當然先假定這個學生要申請的是政治學,那他丟出來一個題目呢,這個題目可能是非常跨政治學裡面的學科,就非常跨CP跟IR,然後也不太清楚是CP還是IR。我覺得這會有一點致命傷,就是你沒有辦法讓這個系上的老師看到,你主要是CP還是IR裡面這樣。那當然實質上來講呢,CP跟IR當然是會有一些重疊的,可是你在寫SOP的時候,我覺得就是需要蠻清楚的講,我到底是屬於比較偏IR的東西還是比較偏CP的東西。先假定大家都是對政治學、比較政治、國際關係有興趣,我會建議把CP跟IR寫得比較清楚。然後剛才童老師有提到碩士還有博士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研究生嘛,你們在出國之前可能都寫了一本碩士論文,有一個優勢就是你對某一個問題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當然如果能直接申請到博士是非常好,那如果沒有辦法,其實也不用去排斥你可能先去念一個碩士,然後再去念博士。因為我就是有聽過比如像Peter landry他就很明白講過,如果這學生是曾經在美國的某一個學校裡念碩士,他會覺得就是說比較有保障,這個學生曾經在美國受過短暫的訓練。所以說如果先去念一個碩士,也不見得是完全的浪費時間。然後講到這個外國學生的比例阿,就是其實當然是沒有一台政策啦,比如我自己念的時候,第四年就有再收另外一個台灣學生,所以說你有可能同時有兩個台灣學生在那邊念這樣。比如我自己進去的時候,同時有收一個大陸學生,然後我念到第四年的時後又再收一個台灣學生。所以其實我覺得不用特別被這種事情嚇到,就是說好像都不太收外國學生這樣。然後我是知道,像哥大他們會要已經在念書的這些研究生,去看申請人的資料,但是這件事情也不是普遍的,比如說就像我知道康乃爾是沒有的,研究生不會去看申請人的材料,但是康乃爾的procedure是,因為他總共有四個subfield,然後他四個subfield裡面選一個老師,然後組成一個committee,那這個committee的四個人去看所有學生的材料這樣。那通常哪幾個人在這個committee裡面,會蠻影響到你的申請的成功率。比如說這個committee裡面有一個做中國的老師,剛好你又比較熟識,那當然對你來講是有幫助的。那有的時候,這個committee裡面不會有做中國的老師,但是也不用特別擔心這樣,就是說這四個人一定會幫他的同儕去找他想要的人,所以我覺得那些比較大的學校呢,基本上如果他有做中國研究的人,又還算是active的,他每年至少都會收一個做中國研究的。然後剛才講到跟大陸學生的競爭阿,其實我覺得現在不是只有跟大陸學生競爭,還要跟那些在美國念中國的那些亞洲人,就是說那些ABC,因為早期那些ABC不會去念像政治學這樣冷門的學科,它們很多都念商,可是現在其實,比如說大陸89年過去的父母,他們的小孩也長大了,這些人是蠻會願意念社會科學的,所以說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只有大陸的學生,還包括在美國長大的那些台灣人、大陸人。大概差不多先這樣。

 

 

 

寇健文老師:

 

 

 

       那剛剛周老師大概提到幾樣,比如說你要把你的興趣說清楚,然後在美國念碩士不見得是不好,因為以前我的老師也有提過一樣的事情,就是先在美國念一個碩士,他們會比較習慣說這個人已經在美國待過,所以有上過課,畢業了。那跟當一個外國老師看到你從台灣來的,他不曉得你學了些什麼東西,不曉得去評價這個學生,在美國念一個碩士是有這樣的好處。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先請劉老師,那我想等劉老師講完以後,我在補充幾個我自己覺得可能同學沒有去思考的問題。

 

 

 

劉致賢老師:

 

 

 

       我想我大概分兩個階段來講,一個就是準備的階段,一個就是你怎麼在學習過程的一些階段,那當然學習過程的階段會講得比較簡短一點,大家比較關心的還是準備的階段。我個人覺得其實童老師一開始也講了,就是雖然我們今天全部都是從政治學專科的角度出發,那在座各位可能都是東亞所的學生,但是我必須要強調的就是,即便將來各位同學出去是要念” 東亞”方面的,這也有設碩士跟博士學程,但是請各位記得,這些東亞學系裡面的老師也都是從各個系所,譬如說社會學系,或者是政治學系組合起來的一個師資陣容,也就是說當你準備要追求一個這種graduate degree的時候,譬如博士,這本來就是以專科為導向。所以各位出去是要念一個博士的話,不管是哪一個學科,你一定要及早定位你自己的專科,你是怎樣的一個disciple這個很重要。我想剛剛大家也都提到SOP跟托福這種語言的重要性,其實我也非常贊同語言東西就是一種門檻,我自己在06.07的時候,分別作為研究生代表,參加整個挑選的過程,其實這個過程就非常簡單,就是一堆報來了,幾百份報來了,然後就請我們這些研究生先看過一遍,把那些沒有達標的GRE整份就丟掉。我曾經被問過一個說,假設GRE的verbal不到400,那時候是舊制吧,400的話,怎麼能夠理解我們上課在講什麼。那當然這是一個門檻沒有錯,那就表示你必須要跨過這門檻,那既然這是一個門檻,也就是只要跨過就可以,我會建議各位在座如果要出國,越早準備會越好,不知道各位打算出國到你現在,從你現在到你要出國,你還打算花幾年在台灣。我個人的經驗是,其實我在碩二的時候就全部都準備好,準備好以後,碩三的時候我就已經在丟了,這時候你才能夠銜接的上。再來就是因為你出國是念博士,是很長遠的一條路,我會認為越早出去越好,因為其實博士這過程,越老那意志力越薄弱,所以你要經過這麼艱辛的挑戰,在你年輕的時候,我覺得會是比較妥當的。因為其實到年紀大你會顧慮很多,你的生活,甚至你的家庭等等的東西。再來就是,我想選擇學校方面,我覺得周老師跟童老師講的非常清楚,就是你一定要找到跟你研究相關的老師,我想這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我還有個建議就是,其實當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會覺得排名很重要,不過我會認為其實天氣、地點也很重要,我記得我在申請的時候,陳思賢老師他幫我寫過推薦信,他也算是我的一個老師,他就跟我講過說,其實你想想看,因為你念博士是一個七、八年,我想在座應該沒有少於七年的啦?大家可以去想一下七、八年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七、八年的概念就像你從大學到現在都還在,那你都在同一個地點,一個不是你家鄉的地方,你想想看你能忍受什麼?你喜歡每天都大太陽,還是冰天雪地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放入考慮。就是說每個人喜歡的天氣型態地點,我覺得這都是一個…(老師打結),當這個學校的師資陣容和排名都沒有差太多的時候,我會建議這個,我覺得人生不需要太拘泥在一個形式的東西。還有一個就是,我自己回來以後,還聽過很多周邊在美國念完博士的,不管有拿到學位也好,還是沒拿到也好,很多都得了憂鬱症,這是事實,很多在心理上面,精神上面都有很多疾病。我不覺得一個博士學位值得拿你的身體來換,這個是為什麼我強調天氣和地點的關係。再來就是,我覺得一般在寫SOP的時侯,還是必須要寫一份你自己的簡歷。我發現台灣學生其實不是很會寫簡歷,因為像我在上課之前,我每次上碩士班之前,都會請同學給我一份簡歷或簡單的自我介紹,我發現大家不太會寫。那麼我想這些東西,如果當你準備好以後,應該請那些出國過的,或者是比較資深的老師幫你看一下,我想老師們應該都很願意幫你的。那麼大家在想簡歷裡面應該放什麼東西呢?我都拿我自己做說明好了,我的背景過去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師來說,是比較複雜,就是我都念法律,然後都雙學位,學士也是碩士也是。實際上,這個在台灣或是亞洲社會來說,這是非常吃香的一份簡歷,但我必須坦白說,其實我為這份簡歷在國外讀書時,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我自己上了UT以後,其實藉由年會,我變成資深研究生以後,跟很多老師談過,他們其實說當看到你這份簡歷後,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人很不專心,尤其是我拿的是法律系的學位,然後律師這個職業在美國是非常吃香的,然後大家也會想盡辦法去念law school,所以他們會認為,這個人我願不願意去培養他。如果我培養他,尤其是大家不難免會把大陸學生跟台灣學生做比較,所以很多大陸學生進去會拿政治學做一個跳板,我們遇過就很多,因為政治學相對law school好拿,然後他在那邊認識其他老師之後,就跳走了。就系上老師跟我講就是,他們會覺得他們過去的投資都浪費掉,因為他看不到你出來變成博士,然後你卻選擇一個實用導向的學科,所以我這份簡歷對我來講其實是一個負擔。所以他們也會擔心,你這個人念完以後,他想一想律師賺的比較多,他轉行去律師。那所以我這份簡歷還有寫一些,比如說經歷,我會建議各位在經歷上面去列一些比較學術導向的東西,所以我曾經看我有學生,當然這是美國的白人,他們說他是啦啦隊的隊長,請問啦啦隊的隊長跟你念一個專業的學問有什麼關係?我覺得好像不必然有,所以讓你的簡歷看起來專業一點,比如說你拿了什麼獎學金,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以前我們會把參加什麼社團,是其中的社長寫進去,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加分。那麼,接下來就是我覺得SOP的寫法,剛剛前面兩位老師已經講的非常清楚,我這邊要補充的一點就是說,不管童老師和周老師如何看待去大陸做調研的經歷,我個人會認為其實出去還是因為一個專業導向,所以你在寫的時候,譬如說你要做這個題目,你一定會講說為什麼你想做這個題目,大概敘述一下,然後你大概敘述一下你對這個專業的,這個領域的次領域的了解,跟這個題目的相關了解。我個人會建議就是在你們寫這個的時候,多看一點英文的文獻,知道那個表達的用法,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其實當然我們知道你不要再去提台灣怎樣,因為其實現在大家對台灣的興趣,坦白說真的在降低。可是我們的學生出去,這包括在我授課的期間,我也都會遇到,我們的學生只懂發展型國家,好像只懂戰略三角,那這些東西就讓人家很直覺的知道你從台灣的角度出發,你能不能用一個比較共通、學術的語言去討論中國的發展。就是說不是說發展型國家不重要,不是戰略三角不重要,但是如果你只從這兩個角度,因為這些東西其實…,中國研究我覺得最近幾年來其實發的很快,那有一些東西是已經在做演變了,那可能我們抓到的不是最新的、時下的辯論。所以我會建議,多看一點英文文獻,在你們寫SOP的時候,然後寫好請有經驗的老師幫你們看一下,我覺得每個老師都很願意幫這個忙。再來就是念的過程,我覺得我自己的經驗是,可能這是傳統東方學生的這個吧,就是出去大家都會坐在那邊不太敢講話,然後學的東西就是靠著台灣這個背景出去,學的就是台灣,或者說什麼東西都從台灣角度出去看,我個人會覺得,其實在UT,我覺得像學拉丁美洲的東西就是一個很棒的經驗,我曾經學過拉丁美洲的東西,那也許你沒辦法像那些從拉丁美洲來的學生一樣加入討論,但是我覺得當他們發現你有這樣的熱情的時候,他們會很願意跟你分享,而且你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那這有一個好處,原因就是其實因為我本身是念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現在當今的狀況,就是其實財政非常吃緊,所有獎學金都是靠競爭,即便他告訴你他保證你四年,我曾經就看過保證四年的,就活生生被拿掉,原因就是你的進度不夠,那進度不夠其實都是人為主觀的觀察,其實就是盈額不夠,獎學金的盈額不夠,所以才說你進度不夠。那其實我進去,一般啦在那邊保證四年的通常都是州民,因為他是州立大學,那我不是,我其實是一個外國人,沒有被保證四年,我是年年都要被評比,就每年到四月,差不多就是這個時候,我就會很緊張,因為可能一沒有拿到,學費所有雜費你要自己一掏快一百多萬,其實現在學費,公立的學費也漲到快一百萬了。那麼,一個優勢就是,一個強項就是,如果你出去,打從博一的時候,你就廣泛的攝取,因為其實老師也可以雙向指定,就是說如果當我們的基本門檻都過了以後,你可以來當TA的時候,而且這個老師也覺得說,诶~我希望致賢來當我的TA的時候,你的那個機率會是比較高的。那個時候請注意,譬如說像這種公立學校是不會開什麼台灣政治,其實連中國政治那課也都只有一門,非常少,那你要怎樣讓你自己具有競爭力呢?可能,其實我可以告訴各位,我教過美國憲法,我也教過當然ㄜ…在座各位可能聽了都會覺得很荒唐的,我教過博弈理論,然後呢我教過美國外交政策。這個東西就是打從你研一、研二,博一、博二的時候,修課,而且你這些修課的紀錄跟基礎、跟老師的互動,都獲得老師的認可,所以我會建議,一旦你們選擇出去唸書,把你自己的心胸放開,忘掉台灣的一切,你要看的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CU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