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囉!跟大家推薦一本書,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聽過,甚至讀過。

版主以前曾經看過,並寫下摘要,現在po上來跟大家分享唷!!

可以先看看,以後寫論文用的到喔~~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2005年。

摘要

 

一、事前準備

(一)基本概念

*論文寫作是隱微知識,比較不容易學習,需要從做中去學才能深刻理解。

*學術研究其實最困難的是「觀點」(位置、角度)。

*研究題目可以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學術生涯的升遷、未來工作的考量、批判時   

 事的不公等,自行決定取捨。

*反正寫論文不可能摸魚畢業,所以不要老師催才讀書,要讀在他前頭。

*寫論文是長期抗戰,為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包含時間和空間)。

(二)寫作心情

*讀書時調整自己的心情:開機(進入狀況)、登出(暫時休息)、關機(去做其

 它事情),自行去調整模式。

*開始讀書時做儀式,比如泡咖啡深呼吸→開始讀書(提醒大腦,準備開始了)。

*寫作並非是完全胸在成竹之後才動筆,而是一種思考與分析,內容只有真的下

 筆才會清楚,不要等到架構完整才動筆,反正可以修改,邊寫邊想。

*把腦中的資料用紙筆寫下來想,不要只在腦中空想,這樣才有效率也不會遺漏。

二、開始寫作(各章節介紹)

(一)題目的擬定

*「xxx之研究」,的「之研究」是贅字,可以不必加上。

*「中共對東協國家的21世紀新型外交—霸權穩定論的檢視」,可以修改為「以

 霸權穩定論檢視中共對東協國家的21世紀新型外交」。

*不必擔心你的想法已經有人做過,你深入了解後會發現更多,可以找到新論點。

*先讀理論再讀資料可以很快進入狀況(但易陷入框架);先讀資料再讀理論可以

 自由發揮(但易失焦)。無理論缺乏洞見,過於依賴理論又使之強加在研究之上。

(二)前言

*說明此研究的動機、脈絡以及意義。

*可以引一段權威的論述來證明此研究的重要性。

(三)文獻回顧

*說明目前已有什麼研究成果,所以將採取何種觀點,並提出怎樣的研究發問,

 再選出適當的研究方法來回答發問,是互動的過程而非線形。

*文獻回顧是要「用」,而非「展示」,不要寫成報告,內容只需寫與本論文有關

 的文獻,它的目的是說明本論文在學術理的位置,並據以導出本論文的主要研

 究問題所在。他可以是修正既有理論、補足既有理論的不足、測試既有理論、

 填補實質經驗內容的空缺或建立一個新理論。

*研究者利用文獻而不被束縛,不要被文獻資料帶走你的想法。

*文獻回顧幫助你取得好的理論觀點,也清楚自己的研究發問,有了研究發問才

 知道哪種研究方法是合適的。如此,文獻回顧、研究發問、研究方法才會環環

 相扣有邏輯關聯

(四)研究發現與討論

*要有自己的觀點,整合出前人沒有的看法,不必將前人的研究視為權威,要懂

 得批評,因為他們一樣可能有錯,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補充。

*你發現了過去研究所沒有的,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說明此研究的限制及未來

 研究方向。

(五)結論

*結論不是摘要,不要把章節的東西重複說一遍,而是在論文完成後跳高一層想 

 此研究的意義為何,學界為何要多此篇論文,將研究成果進一步理論化。

*在結論中可回答研究發問,以及書寫本文如何驗證、修正或豐富既有成果。

(六)資料來源

*尋找資料的價值高低時要注意:(1)作者是否為權威 (2)文章發表的年代 (3)是否

 與你的研究有相關 (4)文章的品質(使用一手資料or二手資料)。

*去圖書館逛街,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可以擴大視野、旁徵博引。

(七)資料的引用

*引文前說明你對他的評價,引文後說明他的含意,方便讀者讀到與你相同的意

 思,以及顯示你有駕馭文獻的能力。不要只是空泛的重複作者的話語,而是要

 和理論家正式交手對話。

*不要貼與本文無關的資料,也不要一大片的貼上資料,卻沒說明為什麼貼上來。

*寫作時引文不要過多,一次講一個概念就好,太多反而讓讀者消化不良。

*引文:「那個男人〔毛澤東〕是我們的領袖」,〔〕內的文字表示為自己所加

*舉例sss在123一文中指出:「xxx提出甲乙丙概念」,引自sss,文123,頁。表

 示你只讀sss的123文章,並沒有閱讀xxx的原著(參考書目也不必列入xxx)。

三、論文核心

*經驗研究的發現及分析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除了資料的呈現之外,並進行分析,

 說明作者如何理解這些資料,以及研究結果與既有研究的關係。

*不要陷入資料的框架內,試著把自己閱讀後的發現,不引文的寫出三頁的篇幅,

 從資料中跳脫出來。

*段落不要太長,一頁約三、四段左右,段落間不要空一行,間距部分不必加或  

 0.3的段落間距即可。

*不要有情緒化用語,比如「可笑」、「胡扯」;

 慎用加強語氣,比如「貢獻無遠弗屆」,因為用久用多會失去力道。

*論文的價值並非字數而是概念,一般來說質性研究的碩論約5 - 8萬字。

四、注意事項

*避免章節各自獨立,缺乏整體連結;文獻回顧列出許多理論,但寫完這章後面

 就不見了;經驗研究結果看不出與文獻有什麼關聯;結論和建議不是由自己的

 研究結果推導而出,而是抄自其它文獻。

*不要把好話在一開始就說完,越到後面越重要,避免虎頭蛇尾。

*不要前面描述了許多偉大及正流行的理論,但研究開始後這些理論都不見了。

*文獻回顧不要寫的像家具型錄、引用資料變成剪接拼圖、書目引註充斥疏漏錯 

 文獻回顧像是讀書報告、文獻與資料分析脫節、結論寫的像是摘要。

五、經驗補充

*要寫好一份報告,前提是資料蒐集不僅要充足,而且內容議題要命中才管用。

*不要沒讀就動筆寫(無頭緒),也不要全讀完再寫(低效率),最好邊寫邊修。

*文句要通順,一氣呵成,跟隨著脈絡一路寫下。

*寫完之後要反覆修正,要時間作審思。

*論述詳細之餘,要有延展性,產生自己的觀點。

六、其他細節

*一般來說論文需要的樣本數不一定,要依照議題以及深度來判斷,但一般來說碩論約15人、博論約40人。

*精煉自己的中文,不要寫成西式中文,少用「被」這個字。

*可以試著使用這些「某某研究者總結…」、「為了回應…」、「xx的觀點隱含了…或反映了…」、「相對於…」、「這也就是說…」這些字詞都是你所寫的,而不是重複作者的話語。要與作者對話,指出他們的觀點特別處,以確立本文的位置。

*行高注意不要設置1.5倍,因為這是給教授修改文章用的空間,論文不必如此。

*不要出現「500多個人」、「約七到12萬元」、「二0六名戰士」。

 應更改為「五百多個人」、「約七到十二萬元」、「二○六名戰士」。

*引文時不要「對於這位偉大的「領袖」…」這樣寫

 應更改為「對於這位偉大的領袖…」。

*標點符號中文全形、英文半形,若中英文夾雜,則該標點符號前後有中文就用

 全形。

*搜尋時「"xxx"」,加上「"   "」則表示搜尋時全字不動。

*Google有學術搜尋可以利用。

*政大社資中心有豐富的全國博碩士論文。

*影印資料時隨手記下資料來源,免得之後找不到。

*SSCI論文可以從引用次數判斷其重要性(但並非絕對)。

*學校的圖書館有購買報紙資料庫,比如天下雜誌,可以妥善使用。

*英文論文作者若有兩位以上,用「&」這個符號,比如「xxx%s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CU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